传承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——攀枝花市民讲坛传统文化进校园
5月17日,由攀枝花市委宣传部、市文广旅局主办,市图书馆、市实验学校、市图书馆含章书院分馆联合承办的攀枝花市民讲坛第498讲在攀枝花市实验学校开课,市实验学校400余名师生参加讲座活动,本次讲坛以“传统文化进校园模式构建”为主题,采取示范课、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,共同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思想教育的路径,研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模式,提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。
讲座在五年级学生朗诵《满江红》、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中拉开序幕,四川省优秀教师、成都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吴明渠,现场为学生授课。40分钟的课堂,吴明渠结合鲜活的事例,带学生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。其中,既有“青山处处埋忠骨、白铁无辜铸佞臣”的历史典故,历史人物“三曹、三苏、三班”的互问互答;也有土楼、四合院、窑洞、蒙古包等中华传统建筑风格鉴赏,指导学生通过抓关键信息来描述特色建筑;还有苏步青、“三钱”等人的德育小故事分享,掀起“为什么学习”的热烈讨论。
在专题讲座中,吴老师强调传统文化课程“重点要解决教师、教材、教法的问题,帮助学生建构起完整传统文化体系。”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,关键要丰富教学内容体例,进而破解传统教学过程中的难题,同时开展每周一课、传统文化实践活动,以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方式,提升学生文学素养。吴老师建议,日常教学中,可采取“反哺”的方法。“让学生把当天学到的传统文化知识分享给家人,在家庭中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。
17日下午,吴老师来到市二小二年级2班,为同学们带来生动的传统文化示范课,从我们的名字讲起,讲述了上古八大姓氏,并让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姓名,分享自己姓名的由来,同时,结合二年级学生正在学习的24节气,带领同学们了解节气的的习俗。
通过传统文化课程进校园活动,旨在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,培养学生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永久的魅力。